线观看国产精品视频,天天婬荡对白在线观看一区,日韩精品在线盗摄,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

  • <xmp id="iocsw"><ol id="iocsw"><nobr id="iocsw"></nobr></ol></xmp>
    央廣網

    2014中國鄉(xiāng)村之聲 > 滾動新聞

    央廣網

    “主菜”如何變“主糧”

    2015-06-11 11:04:00 來源:人民日報

      寧夏馬鈴薯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調查——

    “主菜”如何變“主糧”(走轉改·一線調查)

      本報記者 朱 磊 劉 峰

      寧夏一直是我國馬鈴薯的重要產地。國家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(zhàn)略以來,寧夏積極響應,依托原有產業(yè)基礎和自身優(yōu)勢,提出了實現馬鈴薯產品特色化、多樣化發(fā)展,以市場化和產業(yè)化推動馬鈴薯主糧化的發(fā)展思路。寧夏馬鈴薯產業(yè)發(fā)展狀況如何,實現主糧化發(fā)展具備怎樣的優(yōu)勢條件?面臨哪些問題和困難?4月以來,記者從“馬鈴薯之鄉(xiāng)”——寧夏西吉縣開始了調研。

      產業(yè)——

      “金蛋蛋”富了西海固,解決了農民的“肚子”和“口袋”問題

      “豐年當菜,災年當糧,土豆就是咱的金蛋蛋。”正是播種馬鈴薯的季節(jié),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灘鄉(xiāng)黑虎溝村腰莊組,45歲的回族農戶田虎良熟練地操作著播種機,在承包地里播種馬鈴薯。歇腳喝水的當口,田虎良打開了話匣子。

      “以前靠人工點播,兩頭牛犁地,連耕帶種加施肥,4人1天最多種1畝多,現在機械化種植,4人1天可以種植10畝以上!碧锘⒘颊f,自己的40畝地,三四天就能播種完。

      西吉縣,地處“苦甲天下”的西海固地區(qū)。耐旱、耐貧瘠、適應性強的馬鈴薯,很早就成為這里的主要作物。

      “這里只能靠天吃飯,過去以小麥秋糧和胡麻、蕎麥、油麥等雜糧為主,年份好的時候,一畝地收入三五百元,如果降水不好,一毛錢都收不到!碧锘⒘夹闹杏袀賬本:“如今種土豆,一畝地能收將近4000公斤,刨去各項種植成本,最少收入1000元!

      2014年以來,西吉縣推廣連片種植,打造馬鈴薯產業(yè)帶,建立了以西灘鄉(xiāng)、將臺鄉(xiāng)、王民鄉(xiāng)、吉強鎮(zhèn)等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為核心種植區(qū)的10萬畝馬鈴薯產業(yè)帶。西灘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袁榮富介紹,全鄉(xiāng)共種植馬鈴薯59399畝,其中核心區(qū)種植21870畝,涉及黑虎溝、張村堡等6個村、22個組、876戶。

      在整個寧夏中南部山區(qū),解決農民的“肚子”和“口袋”問題,同樣要仰仗于“金蛋蛋”。作為典型的旱作農業(yè)區(qū),這一地區(qū)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、8、9三個月,往往造成夏糧作物無法下種,即使勉強種植,產量和經濟效益也非常有限,在干旱嚴重的年份甚至會顆粒無收。

      “馬鈴薯能夠規(guī)避干旱的影響,寧夏中南部山區(qū)的降水期與馬鈴薯需水期恰好一致。平水年份馬鈴薯平均畝產1500公斤左右,即使是干旱比較嚴重的年份,畝產仍能達到800公斤左右。特別是推廣秋季覆膜和黑色膜壟側抗旱種植等旱作節(jié)水技術后,與露地種植相比,平均畝增產一倍以上。從種植效益看,是小麥的好幾倍!惫淘修r牧局局長楊生智說,加快馬鈴薯主糧化,可以充分發(fā)揮馬鈴薯抗旱增產潛力,經濟收益穩(wěn)定,最得實惠的是老百姓。

      2014年,寧夏全區(qū)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66萬畝,平均畝產鮮薯830.5公斤,折主糧166.1公斤,總產44.2萬噸,占中南部山區(qū)糧食總產的25.7%,實現總產值21.7億元,主產區(qū)西吉縣馬鈴薯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,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/5。

    編輯:孔明

    關鍵詞:馬鈴薯全粉;面薄;黑色膜;旱作節(jié)水技術;興唐

    說兩句

    相關閱讀

    馬鈴薯主食化再下一城:馬鈴薯饅頭在北京上市

    2015-06-02 15:40:00

    北大教授馬冠生:合理食用馬鈴薯平衡膳食營養(yǎng)

    2015-05-20 11:15:00

    農科院專家張泓的“土豆故事”:馬鈴薯變身記

    2015-01-28 09:58:00

    參與討論

    我想說

    央廣網官方微信

    手機央廣網

    點擊排行

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56807188 新聞熱線:4008000088 E-mail:4008000088@cnr.cn
    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-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
  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| 央廣網介紹